当前位置: 绩溪县博物馆 > 文章详情
不容忘却的纪念——浅谈“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 作者: 程元满 文章来源:绩溪县文物管理局 点击数: 2121 更新时间:2018/1/24 10:47:58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中国将在北京举行纪念日阅兵,目的在于号召全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生命、开创未来”。在纪念活动到来之际,我们瞻仰位于绩溪三雕博物馆北侧的“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回顾其矗立于此的曲折历程,目睹其简朴、沧桑的状况,了解其涵盖的历史事件,领略其凝聚的民族精神。“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正面十一个楷体字镌刻于石,却铭于人心,接触了、体会了、感悟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在心底情不自禁的呐喊:“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命运多舛的“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铁证 “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底部为大理石铺就的三层方形基座,基座总高90厘米。纪念碑主体呈锥体,用一整条麻石(俗称“花岗岩”)雕成。1938年的物件,现为三级革命文物。纪念碑露出地面部分高235厘米,最宽处31厘米,往上渐收,距碑顶25厘米处骤然内收形成碑尖。正面为楷体阴刻“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内容,字体约15*13厘米大小,字深约0.3厘米。其余三面为素面。古朴沧桑的纪念碑、现代的大理石基座,不由自主的让人想了解纪念碑曲折的始末,从中更能知晓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有此侵华铁证,岂容宵小狡辩。1938年7月(民国2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周年纪念,为了宣传《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唤起全民抗战热情,绩溪县政府在绩溪孔庙棂星门东北侧文昌殿前建“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1942年(民国31年)绩溪孔庙遭到侵华日机轰炸,破损严重。(日机轰炸后,孔庙“祀器无存”)。 “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基座也在轰炸中损毁。1946年,绩溪县政府修复孔庙,孔庙作为县医院所在地,基座损毁的纪念碑被无端埋入地下成为建筑基石。1964年,绩溪县政府在孔庙棂星门东北侧文昌殿前建档案局时,才从房屋地基处挖出纪念碑,使其重见天日。之后,麻石纪念碑一直倚靠在犄角旮旯处,少有人问津。珍贵文物蒙尘,令人扼腕。1997年绩溪县三雕博物馆成立,纪念碑移至三雕博物馆馆址——周氏宗祠五凤楼前供游客参观。2001年绩溪县三雕博物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迁到三雕博物馆北侧平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载体,方便民众参观。
“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涵盖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当时中华民族力量凝聚的重要体现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的序幕。由于领导全国抗日的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战,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野蛮的进攻下,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北平、天津失守,上海、南京相继失陷。中国大片领土沦于敌手,百姓惨遭日本法西斯蹂躏。在国共合作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广大民众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在此危急形势下,南京沦陷后败退于武汉的中国国民党在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召开了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并于1838年4月初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抗日建国纲领前言指出:“中国国民党领导全国从事于抗战建国之大业,欲求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故有赖于本党同志之努力,尤须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担负。”《纲领》体现了国民党初期的抗战主张,是适合当时民族抗战客观需要的,它吸取了前八个月抗战的经验教训,认清了要持久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必须依靠于民族力量的组织和发动,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共同奋斗。纲领的颁布,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与拥护,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对当时全民族的抗战以及整个政治局势都带来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唤起绩溪民众的抗日激情,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于1938年7月利用“七七事变”周年纪念的时机,宣传《抗战建国纲领》而建的,引领民众团结抗战。小小纪念碑,具非凡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梳理“双七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碑”包涵内容,旨在“借物言志”,不忘国耻,凝心聚力,每个中华儿女在国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当前空前复杂的国际及严峻的国内形势时,更要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呈现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只要这样,就一定能“铸就民族魂,实现中国梦”。 |